光华讲坛——社会名流与企业家论坛第6686期
主题:自动执行与灵活性的权衡:智能合约vs传统合约Enforce ability v.s. Flexibility: When Do Smart Contracts Outperform Traditional Contracts?
主讲人:中国农业大学 颜建晔教授
主持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余建宇教授
时间:12月12日10:00-11:30
地点:柳林校区格致楼1211会议室
主办单位: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科研处
主讲人简介:
颜建晔,中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杰出人才,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在法国图卢兹经济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包括市场设计、数字经济、产业经济、行为经济等。颜建晔教授曾在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亦曾在阿里巴巴及蚂蚁集团从事研究工作;在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Microeconomics、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管理科学学报》等国际和国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曾获美国经济协会(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AEJ最佳论文奖,是该奖项历年获奖者中第一位在中国全职工作的学者;曾主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高端智库办等国际、中国国家级及省部级多项研究课题;曾被网易新闻选入“改革40年新经济思想”专访半小时全国播出。
内容提要:
本文从理论模型的角度解释了智能合约与传统合约在经济效率上的差异。我们认为,传统合约可以根据事后信息调整条款,从而提供更大的灵活性,而智能合约则强调执行合规性,能够有效解决停滞(hold-up)问题。如果合约不完全(incompleteness)且目标随机变量无法约定(uncontractable),智能合约与传统合约之间的权衡表现为这两种效应的比较,在社会法律效率较低时,理性行为者会选择智能合约。智能合约设计者将合约视为对不确定性的保险,而传统合约设计者则利用原始合约作为约束新合约设计的工具。通过事后签署补充合约,智能合约可以具备部分灵活性,而通过允许分叉(fork)行为,智能合约的强制执行性也具有不完美性。为了维持强制执行性,如果分叉成本相对较低,智能合约设计者将产生扭曲并承诺减少数量。然而,诉讼成本仍然在决定合约选择中起主导作用。在一定参数环境下,合约的选择取决于诉讼成本和分叉成本的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