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智能金融论坛暨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第十九届)在京召开

时间:2024-12-02    金融学院、中国金融研究院     阅读:

12月1日,由学校金融学院、中国金融研究院和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联合主办,智能金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奇安信集团、教育部金融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联合承办的第一届智能金融论坛暨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第十九届)在京召开。论坛的主题为“智能金融、地缘政治变局与金融安全”。上海市人民政府原常务副市长、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顾问、全球上市公司30人智库理事长屠光绍,中国社科院荣休学部委员周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会原副理事长、西北大学原校长王忠民,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全球上市公司30人智库理事齐向东,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擎致辞。

屠光绍指出,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实现金融强国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问题。金融科技、数字金融和AI大模型等一系列新兴技术带动智能金融不断发展,为整个金融体系发展提供了全新机遇,期待会议在智能金融和金融安全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王忠民认为,智能金融大发展进程中,安全必须成为其基本制度和规则的重要基础。应把AI金融发展和AI安全规则、数字化生成规则等普惠规则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发展与安全相统一,让智能金融更好服务于时代、国家和人民。

齐向东指出,确保金融安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战略性和根本性影响,是关乎国家发展大局的重大任务。本次论坛通过不同领域视角的思想碰撞,将会引领我国金融安全迈向新高峰,为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王擎介绍了学校在智能金融领域取得的成绩。他强调,数据价值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要拥抱科技进步,也要进行合理监管与引导。在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要进一步攻坚克难,在全球智能化过程中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

本次论坛设有“面向2035地缘政治变局与金融安全”“智能金融和金融安全”“宏观经济政策与金融安全”等三个研讨专题。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名誉院长刘锡良,金融学院、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罗荣华以及30余名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信永道、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与专题研讨。

“面向2035地缘政治变局与金融安全”专题研讨中,专家们分析了金砖国家合作、全球南方崛起、中美欧关系、金融安全等关键议题,强调保持经济增长与改革的重要性,建议通过现代化治理和开放合作,推动中国在世界变局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保障金融安全以支持经济发展与全球治理目标。“智能金融和金融安全”专题研讨中,专家们一致认为智能金融未来发展需要兼顾创新与安全,推动技术向善以服务实体经济,智能金融需在规范与创新间寻求平衡,确保技术应用既助力行业效率提升,又有效维护金融安全,为建设金融强国提供坚实支撑。“宏观经济政策与金融安全”专题研讨中,专家们认为中美贸易冲突、全球金融环境变化及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为中国提供机遇与挑战,呼吁强化制度创新、区域合作及全球治理,推动经济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

西南财经大学  版权所有 webmaster@swufe.edu.cn     蜀ICP备 05006386-1号      川公网安备510105020100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