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校庆前沿学术论坛 | 第七届中国金融安全论坛成功举办

时间:2024-12-01    金融学院、中国金融研究院     阅读:

11月30日,第七届中国金融安全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主题为“高质量发展与经济动态平衡中的金融安全”。本届会议由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中国金融研究院及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出席会议并致辞,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通过视频致辞。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肖钢,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院长何德旭发表主旨演讲。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中国金融学院院长罗荣华主持了论坛开幕式及主旨演讲环节。本次论坛上,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擎教授发布了《2024年中国金融安全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刘东明副研究员发布了《全球金融竞争力报告2024》,西南财经大学全球金融战略实验室主任方明先生发布了《2024-2025年全球系统性风险趋势报告》。论坛围绕“宏观政策与金融安全”“金融竞争力与金融安全”“‘五篇文章’与金融安全”等议题展开交流研讨,来自国内学界业界的80余位嘉宾参与了研讨。

《中国金融安全报告(2024)》(下称“报告”)是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中国金融研究院和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开展的一项重点研究报告编制项目。核心成员由王擎教授领衔的金融安全与发展研究团队组成。报告自2014年发布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金融安全报告(2024)》年度报告认为我国金融安全指数长期稳定在70—80之间,金融风险总体可控。第一,2023年金融安全指数为76.38,比2022年上升1.23,2024年前三季度进一步上升至76.47,我国金融安全形势保持上行趋势,稳中有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提升。第二,金融自主权持续回升,再创历史新高。2023年前三季度,金融自主权持续上升,第三季度达到77.47这一历史性高点。金融稳定性和金融自主权指标的一致性有所提升。金融安全状态和能力的协同性有所增强,但影响金融安全状态的主要驱动力由外源冲击向宏观基本面转变。第三,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运行安全指数达到76.38,中国经济运行安全大幅回升。在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增量政策,需求端“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消费、投资和进出口明显回升;市场信心、新型消费、新动能势头均有所提振。但增量政策并未完全改变楼市供强需弱的格局,房地产市场安全依旧表现不好。第四,2023年金融风险传染总体安全指数达到91.39,上升8.99点。指数整体保持回弹趋势,风险传染性降低。

《金融安全月度报告》是《中国金融安全报告(2024)》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宏观金融、行业风险、跨行业关联风险、产业链风险等维度监测月度金融风险。《金融安全月度报告(2024年10月)》认为,我国近期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风险明显增加,但一揽子增量政策使得整个宏观基本面预期一致性有所改善,宏观金融整体风险下降。整体行业风险聚焦于下游需求端,未来中美贸易关系复杂化与中美脱钩风险依然存在。

《2024-2025年全球系统性风险趋势报告》由西南财经大学全球金融战略实验室与北京睿信科联合发布,为第八次年度报告。报告指出,自2020年以来,全球风险未充分释放,2025年可能以危机形式爆发,系统性风险指数或降至31.6,触发一级警报,股市、大宗商品、汇市、货币及债券市场面临动荡。发达国家可能因股市泡沫破裂而发出二至三级风险警报,中国虽承压但整体稳健。2024年区域风险略有好转,但2025年拉美、新欧盟经济体及欧亚经济联盟等区域风险或上升。国别风险方面,2024年有所改善,但2025年主要发达国家及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如菲律宾、越南等仍面临压力。在全球64大行业中,39个行业处于警报状态,半导体等5个行业预警,需特别警惕2025年“人工智能泡沫”破裂。

西南财经大学  版权所有 webmaster@swufe.edu.cn     蜀ICP备 05006386-1号      川公网安备51010502010087号